成都开展以“保持党的先进性、纯洁性”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活动,对失职渎职、推诿扯皮和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等影响工作落实和项目推进的问题将严格问责。(6月26日《四川日报》)
按理说,我们党历来就十分注重干部作风建设,从延安整风运动,到领导干部“三讲”“三个代表”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”等教育,再到治理“庸懒散”“走基层、转作风、改文风”“基层组织建设年”等等,教育整改活动不可谓少,工作力度不可谓小,效果不可谓差,可令人非常纳闷儿的是,教育也好、整改也罢,石家庄搬家似乎都只是一阵风,往往风头一过,石家庄搬家原本得到整改的问题又死灰复燃,且新的问题又次第出现。组织部门为此苦恼,领导们为此烦恼,广大群众为此懊恼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查摆问题没有切实找准“病因”,整改问题没有真正抓住“病根”。笔者在一些基层单位调查中发现,干部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等问题,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未“与时俱进”,缺乏一套适时、高效、规范的干部管理制度。如有些制度,在制定时因受制于诸多因素,彼时可能是“灵丹妙药”,但此时却未必还有“疗效”,极个别的甚或产生“副作用”,可单位并没有及时进行完善或废止。此其一。其二是缺乏以制度管人、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。在个别单位,制度倒是建立了不少,而且也颇具针对性,遗憾的是只写在纸上、挂在嘴上,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工作上;而有些单位,习惯于以权管人,搞个人说了算,深圳印刷在极个别问题上甚至“人异”而“果殊”,公开、公平、公正成了假话、套话,群众意见颇大。其三是教育整改活动流于形式,问责时搞“下不为例”,甚至“隔靴捎痒”,真问题“假问责”,制度严肃性和约束力丧失。其结果是:“体检”搞了不少,“处方”开了无数,可干部作风毛病却难以从根本上好转。
干部作风问题不仅关系到为民服务的成效,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映像,冷藏柜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。各级各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,并狠下决心予以解决。在对干部作风问责时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,认真查究是当事人的思想、能力方面的问题呢?还是工作安排部署、协调配合上的问题?亦或是考核奖惩、提拔任用工作上的问题?亦或是制度不健全的问题?等等。同时,健全制度,严格用制度管人、按制度办事,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坚持问责逗硬“动真格”。
过往教训告诫我们,干部作风问题,只有坚持实事求是、客观公正,权责一致、惩教结合,深圳旅行社排名严格要求、违者必究,才可能治掉“病根”,甚或减少“复发”的机会。